地下水質檢測儀長期在潮濕、封閉、易結垢的井下環境中運行,可能因生物附著、化學沉積、電子老化等問題出現故障,導致數據失真、通信中斷或設備停機。掌握
地下水質檢測儀的常見問題診斷與解決方法,是確保其持續精準感知地下水的關鍵。

問題一:數據異常或讀數漂移
多為傳感器污染或失效:
pH值異常:檢查電極是否被油污、硫化物或鈣垢覆蓋,用軟刷清潔,必要時浸泡5分鐘,清水沖洗后重新校準;若仍不準,更換pH電極。
溶解氧(DO)偏低:檢查透氣膜是否破損或老化,電解液是否干涸,及時更換膜套與電解液。
電導率/鹽度漂移:用標準鹽溶液校準,若無法校正,清潔電極表面結垢。
濁度偏高:清潔光學窗口,防止生物膜或懸浮物遮擋。
問題二:設備無響應或通信中斷
排查供電與通信鏈路:
檢查太陽能板是否被遮擋或積塵,清潔后測試輸出電壓;
確認蓄電池電壓是否低于閾值(如12V系統<11V),及時充電或更換;
檢查GPRS/4G信號強度,若弱,調整天線位置或更換通信模塊;
測試電纜是否斷路或短路,重點檢查接頭密封性。
問題三:傳感器響應遲緩或無反應
表明敏感元件老化或損壞:
檢查pH電極內阻是否過高(>1MΩ),過高則需更換;
DO電極極化時間過長或無法極化,通常為陰極中毒或膜破損,需更換;
溫度傳感器偏差大,可用標準溫度計比對,誤差>0.5℃時更換。
問題四:儀器進水或密封失效
立即停機!
檢查O型密封圈是否老化、變形或缺失,更換同規格密封圈;
檢查電纜入口、接頭、外殼螺紋是否擰緊,重新密封;
若內部已進水,拆解烘干,檢測電路板是否腐蝕,必要時返廠維修。